兰州凯萨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 ▎一对一服务,能针对性提供污水处理解决方案

服务热线:

18919169931   09314283666

聚焦凯萨诺动态

哪些因素会影响玻璃纤维增强层的结构稳定性

一、材料匹配性:纤维与树脂的 “协同稳定性”

玻璃纤维增强层由 “玻璃纤维” 和 “树脂基体” 通过界面结合形成,二者的匹配性是结构稳定的基础,核心影响因素包括:

1. 玻璃纤维的类型与性能

  • 纤维种类:不同类型玻璃纤维的耐碱、耐温、力学性能差异显著,直接影响增强层稳定性:
    • 普通无碱玻璃纤维(E 玻璃纤维):耐酸性较好,但耐碱性差(长期接触高浓度碱液会发生 “脱碱腐蚀”,导致纤维强度下降 30%-50%),若用于氨法脱硫(碱性环境),易出现增强层分层;
    • 耐碱玻璃纤维(AR 玻璃纤维):含 ZrO₂等成分,耐碱性能提升 5-10 倍,适用于碱性工况,但成本较高;若错用普通纤维,会因腐蚀导致增强层结构松散。
  • 纤维形态:短切纤维(用于手糊工艺)的界面结合面积小于连续纤维(用于缠绕工艺),长期受外力或腐蚀作用时,短切纤维层更易出现 “纤维脱落”,影响结构完整性;连续纤维缠绕层因纤维定向排列,力学稳定性更强。

2. 树脂与纤维的界面结合质量

树脂需充分浸润纤维,形成牢固的 “纤维 - 树脂界面”,若界面结合不良,增强层易出现分层、开裂:
  • 浸润性差:树脂黏度过高(如未加稀释剂)、纤维表面有油污(如生产时残留脱模剂),会导致树脂无法完全包裹纤维,形成 “干斑”(纤维裸露区域),受力时干斑处易产生应力集中,引发分层;
  • 相容性差:若树脂与纤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过大(如某些酚醛树脂与 E 玻璃纤维的热膨胀系数差>10×10⁻⁶/℃),温度变化时界面会产生内应力,长期循环后界面剥离,增强层失去协同受力能力。

二、制造工艺:成型过程的 “质量隐患”

制造工艺缺陷是导致增强层结构不稳定的 “先天因素”,常见问题包括:

1. 成型工艺选择不当

  • 手糊工艺:依赖人工操作,易出现 “纤维分布不均”(局部纤维过密或过疏)、“树脂含量波动”(树脂过多导致强度下降,过少导致纤维裸露);若固化时温度控制不当(如低温固化不完全,或高温固化过快),树脂交联度不足,增强层易出现内部裂纹。
  • 缠绕工艺:若缠绕张力不均匀(局部张力过大导致纤维断裂,过小导致层间空隙)、缠绕角度偏差(设计为 45° 缠绕,实际偏差>5°),会导致增强层受力方向与设计不符,长期运行中易沿薄弱方向开裂。

2. 固化过程控制不佳

  • 固化不完全:树脂固化需要 “升温 - 保温 - 降温” 的合理曲线,若保温时间不足(如树脂需 80℃保温 4h,实际仅 2h),树脂未完全交联,增强层的硬度和强度仅达设计值的 60%-80%,易受腐蚀介质渗透,导致层间剥离;
  • 气泡残留:搅拌树脂时带入空气、或手糊时未充分赶尽气泡,增强层内部会形成 “气泡缺陷”,气泡处不仅力学强度降低(局部强度下降 50% 以上),还会成为腐蚀介质的 “通道”,加速内部纤维和树脂的老化。

三、运行环境:腐蚀与老化的 “长期侵蚀”

玻璃钢设备运行中接触的化学介质、温度、湿度 会持续破坏增强层结构,是导致其稳定性下降的核心外部因素:

1. 化学介质腐蚀

  • 酸 / 碱腐蚀:脱硫脱硝系统中的酸性浆液(如 H₂SO₃、HCl)或碱性溶液(如氨水)会渗透到增强层内部:
    • 树脂基体被腐蚀后,界面结合力下降,纤维与树脂剥离;
    • 玻璃纤维(尤其是普通 E 玻璃纤维)在强酸 / 强碱中发生化学溶解(如 E 玻璃纤维在 pH<2 的酸液中,1 年内强度下降 40%),导致增强层 “骨架” 失效,设备出现变形、渗漏。
  • 氯离子侵蚀:脱硫废水中的高浓度 Cl⁻(可达 20000mg/L 以上)会穿透树脂表层,与玻璃纤维中的 Na⁺发生置换反应,生成可溶性盐,破坏纤维结构,尤其在温度波动时(如烟气温度骤升骤降),Cl⁻的渗透速度会加快,加速增强层老化。

2. 温度与湿度作用

  • 高温老化:若运行温度超过树脂耐受上限(如普通不饱和聚酯树脂>100℃),树脂会发生 “热氧老化”,分子链断裂,硬度下降、变脆,无法有效包裹纤维,增强层易出现开裂;长期高温还会导致纤维与树脂的热膨胀差异加剧,界面产生内应力,引发分层。
  • 湿热老化:高湿度环境(如脱硫塔内湿度接近 100%)会使水分渗透到增强层内部,一方面稀释树脂,降低界面结合力;另一方面,水分与树脂中的酯键发生水解反应,生成酸性物质,进一步腐蚀玻璃纤维,形成 “湿热 - 腐蚀” 恶性循环,导致增强层强度逐年下降(如在 60℃湿热环境中,增强层强度每年下降 5%-8%)。

四、外力作用:机械负荷的 “直接破坏”

增强层需承受设备运行中的 “静态负荷” 和 “动态负荷”,若外力超过设计极限,会直接破坏结构稳定性:

1. 静态负荷过载

  • 设备自重与介质重量:若设计时未充分考虑脱硫塔内浆液重量、填料重量(如填料塔),增强层长期承受超过设计值的压力,会出现 “蠕变”(缓慢变形),尤其是塔体中部、底部等承重部位,易因蠕变导致壁厚减薄、结构松弛;
  • 安装应力:设备安装时若基础不平、支撑点偏移,会使增强层产生 “安装应力”(如塔体倾斜导致局部受压不均),长期应力集中会引发裂纹,逐渐扩展至整个增强层。

2. 动态负荷冲击

  • 气流冲刷:烟气进入脱硫塔时若流速过高(如入口风速>15m/s),会对塔体入口处的增强层产生持续冲刷,导致局部纤维磨损、树脂脱落,形成 “冲刷坑”,削弱结构强度;
  • 浆液冲击:喷淋系统若喷嘴堵塞、喷淋不均,会导致浆液局部流速过高(如单点流速>8m/s),冲击塔壁增强层,尤其在喷淋层下方区域,易出现 “冲击磨损”,长期会导致增强层厚度减薄,甚至穿透;
  • 振动负荷:风机、循环泵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若未有效减震,会传递至设备本体,使增强层长期受交变应力作用,引发 “疲劳裂纹”(如焊缝、法兰连接处),裂纹扩展后会导致增强层整体失效。

五、维护不当:加速结构劣化的 “人为因素”

日常维护中的操作失误会直接破坏增强层稳定性,常见问题包括:
  • 不当清洗:用高压水枪(压力>10MPa)冲洗设备内壁,会击穿树脂表层,暴露玻璃纤维,导致纤维受腐蚀;或使用强氧化性清洗剂(如浓硝酸),会直接腐蚀树脂和纤维,破坏增强层结构;
  • 局部修补不及时:发现增强层局部裂纹、渗漏时,未及时用同类型树脂修补,导致腐蚀介质通过缺陷处渗透到内部,加速增强层分层、老化;
  • 过载运行:为追求脱硫效率,超设计负荷通入烟气(如实际烟气量超过设计值 20%),或提高浆液浓度(如石灰石浆液浓度>30%),导致增强层承受的压力、磨损负荷超过设计极限,加速结构破坏。

【相关推荐】

全国服务热线

18919169931
  • 邮箱:2257683192@qq.com
  • 联系方式:1891916993109314283666
  • 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中川工业园区ZB10号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