巡检是维护的基础,需每日定时记录关键参数,重点关注 “异常信号”(如异响、异味、参数波动),建议形成巡检台账。具体检查内容如下:
润滑系统是风机轴承、齿轮箱的 “保护屏障”,不同风机的润滑方式(油脂润滑 / 机油润滑)不同,需针对性维护:
-
油脂润滑(常见于小型罗茨风机、回转式风机)
-
润滑部位:轴承(通常为深沟球轴承)。
-
维护要点:
-
按说明书选择润滑脂型号(如锂基润滑脂,避免混用不同类型);
-
定期补充(一般每 3 个月检查 1 次,油位覆盖轴承 1/2~2/3);
-
长期停机(>1 个月)后重启前,需重新涂抹润滑脂,防止油脂干结。
-
机油润滑(常见于大型罗茨风机、离心风机的齿轮箱)
-
润滑部位:齿轮箱、主轴轴承。
-
维护要点:
-
油位检查:每日巡检时观察油标,确保油位在
“最高” 与 “最低” 刻度之间,不足时补充同型号机油(不可混合不同品牌 / 标号);
-
油质更换:首次运行
100 小时后需更换新油(磨合期杂质多),后续每 3000~5000 小时(或 6 个月,以先到为准)更换 1 次;换油前需放空旧油,并用新油冲洗油箱 1~2 次,避免杂质残留;
-
油温控制:机油温度不宜超过
65℃,若油温过高(可能是油位过低、油品老化或冷却系统故障),需停机排查。
风机进气口若吸入灰尘、水汽、杂物,会导致叶轮磨损、管路堵塞,甚至引发 “卡死” 故障,需重点防护:
-
空气过滤器维护
-
位置:风机进气口前端(通常为滤芯式过滤器)。
-
维护:
-
每日检查过滤器压差(如有压差表),当压差超过说明书限值(一般为 5kPa)或滤芯表面明显积尘时,需清洗或更换;
-
清洗方式:纸质滤芯不可水洗,需直接更换;金属网 / 海绵滤芯可先用压缩空气(0.3~0.5MPa)反向吹净,再用中性洗涤剂清洗,晾干后装回;
-
更换周期:纸质滤芯一般每 3~6 个月更换 1 次(恶劣环境下缩短至 1~2 个月)。
-
进气管路检查
-
定期(每 1 个月)检查进气管道是否有变形、堵塞,接口处密封是否完好;
-
若处理的污水有挥发性异味(如化粪池污水),需检查进气口是否远离异味源,避免腐蚀性气体(如硫化氢)进入风机,加速壳体腐蚀。
风机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不仅影响环境,还会导致螺栓松动、叶轮失衡、轴承磨损,需从 “安装” 和 “维护” 两方面控制:
-
振动排查与处理
-
每次开机后,用振动检测仪检查轴承座、电机端的振动值,若超标:
-
先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松动,按对角线顺序均匀拧紧(扭矩需符合说明书要求,避免过紧导致壳体变形);
-
若螺栓无松动,可能是叶轮积尘 / 磨损导致 “失衡”,需停机拆解叶轮,清理杂质或修复磨损部位(必要时做动平衡校正);
-
罗茨风机需检查 “同步齿轮” 啮合间隙,若间隙过大(超过 0.2mm),需调整或更换齿轮。
-
噪声异常处理
-
噪声突然增大,优先排查:轴承磨损(更换轴承)、叶轮碰擦(调整叶轮与壳体间隙)、进气管路漏气(密封接口);
-
长期运行的风机,可定期检查消音器(若有)是否堵塞,消音棉是否老化,必要时更换消音组件。
-
正常停机流程
-
罗茨风机 / 离心风机停机前,需先关闭出口阀门(避免系统压力倒灌),再切断电源;
-
停机后,检查风机壳体温度,待降至室温(约 30 分钟)后,清理表面灰尘、检查油位;
-
若长期停机(>1 个月),需:放空油箱机油、拆除空气过滤器并密封进气口、转动叶轮 1~2 圈 / 周(防止叶轮锈蚀卡阻)。
-
重启前检查
-
确认电源电压、相位正常(避免电机缺相烧毁);
-
手动转动风机联轴器(或皮带轮),若手感卡顿或阻力过大,不可开机,需排查叶轮是否卡阻、轴承是否损坏;
-
打开出口阀门 1/3(罗茨风机需 “空载启动”,避免带压启动过载),启动后缓慢全开阀门,观察参数稳定后再投入运行。
-
高温环境(夏季或南方地区)
-
检查风机冷却系统(如电机散热风扇、齿轮箱冷却水管)是否通畅,清理散热片灰尘;
-
缩短机油更换周期(如原 5000 小时,可缩短至 4000 小时),避免油品高温老化。
-
低温环境(冬季或北方地区)
-
若风机露天安装,需为油箱、冷却水管加装保温层,防止机油凝固、水管冻裂;
-
开机前先加热机油(可用电加热棒,温度升至 15℃以上),再手动盘车,避免叶轮卡阻。
-
腐蚀性环境(如处理含硫污水的场景)
-
定期检查风机壳体、叶轮的腐蚀情况,可涂刷防腐涂料(如环氧树脂);
-
选用耐腐蚀性润滑油(如抗氧抗腐型机油),延长润滑系统寿命。